让海洋更蓝更美更安全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17-03-22 21:21
让海洋更蓝更美更安全

  3月22日,海洋局发布了《2016年海洋灾害公报》、《2016年海平面公报》和《2016年海洋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公报显示,去年海洋灾害造成的影响较往年较轻,海水质量总体较好,但是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、海平面变化明显、海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。

  海洋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有所减少

  《2016年海洋灾害公报》显示,2016年,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.00亿元,死亡(含失踪)60人,均低于近10年平均值。

  据海洋局办公室主任高忠文介绍,2016年,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5.94亿元,为近5年平均值的43%,且影响区域相对集中,主要为福建省、河北省和广东省;而海冰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为近5年平均值的19%。

  “这几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渐下降,主要源于我国海洋灾害观察、监测、应对能力的不断提升,预警精细度和精准度的持续攀升以及沿海防潮防浪工程的全面建设。” 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解释说,海洋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、人员伤亡少了并不能说明我国面临的海洋灾害威胁在降低。未来,海洋局将进一步完善海洋观测管理体系,提升海洋预报服务水平,创新海洋灾害调查和灾情统计业务机制,全方位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。

  沿海海平面创历史新高

  《2016年海平面公报》显示,受拉尼娜事件影响,2016年沿海海平面较2015年高38毫米,创历史新高。此外,1980年至2016年,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.2毫米/年,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。

  “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,海水增温、气压降低、风场变化以及沿海地面沉降等各类因素共同造成我国海平面升高。”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王华告诉记者,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淹没滨海低地,而诸如环渤海、珠三角、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都位于滨海低地。不仅如此,海平面上升还将加剧风暴潮、海岸侵蚀、咸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,破坏滨海湿地,沿海红树林、珊瑚礁的生态环境。

  “滨海城市应在提升防潮排涝能力、保障生产生活供水安全、控制城市地面沉降三个方面下功夫,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。” 高忠文建议说,而对于生态系统多样、滩涂资源丰富以及自然海岸漫长的滨海低地来说,则应努力修复红树林等湿地环境、种植米草等固沙植被,形成一道天然的动态防护网。

  海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

  《2016年海洋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2016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,海水质量总体较好,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%;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,海洋浮游生物、底栖生物、海草、红树植物、造礁珊瑚的主要优势类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;海洋功能区环境基本满足使用要求,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、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,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稳中趋好。

  “如果仅看2016年的数据就下结论说我们的海洋环境已经有所改善,还为时过早。”在孙书贤看来,目前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旧严重,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、渤海湾、莱州湾、江苏沿岸、长江口、杭州湾、浙江沿岸、珠江口等近岸区域;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依然不佳、76%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,其中杭州湾、锦州湾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。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、海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。

  孙书贤表示,今后,海洋总局将从治理近岸海域污染、严格执行生态红线、修复生态工程、管控用海项目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,为建成世界海洋强国、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。(经济网记者 杜芳 李芃达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